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

秋冬滋補食品

淮山藥:山藥都是秋冬季最佳滋補食品,具有健脾益胃、補中益氣、消渴生津、助消化、 斂虛汗、滋腎益精、益肺止咳、降低血糖、延年益壽等功效。

紅棗: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,有“天然維生素丸”的美譽含有滋陰補陽,補氣養血、提 高人體免疫力、美容、美白祛斑、延緩衰老、豐富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鬆、產後貧血有重要作用。

經常喝粥好消化又營養。




材料
食材:淮山藥一根、紅棗50g、珍珠米200g
調料:冰糖50g


做法
1、準備以上食材。
2、淮山藥切成小段。
3、水開後放入珍珠米。
4、再次水開後,放入淮山藥、紅棗、冰糖。
5、待鍋裡的食物沸騰後,提起放入外鍋。
6、放入外鍋後還在繼續沸騰。
7、蓋好外鍋蓋,40分鐘後開個就可以吃了。


小訣竅
山藥在清洗削皮切小段兒時,最好帶一次性手套,以免山藥的粘液刺激皮膚,使皮膚瘙癢難忍。


文取至 http://www.xinshipu.com/zuofa/276322

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

VLADIMIR VOLEGOV. In Shadow With Flowers

【宗薩仁波切~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】

第一篇


佛教徒幾年後,你也許可輕而易舉的出離很多過去無法出離的東西,你變的不再關心那些被認為很世俗的事物。

你不再翻閱汽車雜誌,也不再留意開過你身邊的車是法拉利?奧迪。不再關心精品購物雜誌裡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背包,不再關心哪家購物中心正打折,不再經常更新你的QQ版本。你甚至可不需要肉食也可不再抽煙。

可以說,你在這些方面出離的很好,你確實出離了一些東西。但你可能會被另一些東西控製住,如:你從肉食出離,卻走進了素食。你開始執著於素食,甚至認為肉食不潔,那些吃肉的人也會引發你的反感和敵視,此時,你應從素食出離。你執著於吃素,而執著的直接結果即製造出各種有害情緒,比如敵視。

同樣的,你可能不再關心張曼玉的新歡是黑或白人,不再關心最新款法拉利,也不再關心今秋流行的鞋的款式,但你開始關心另一些東西,你開始關心如何弄到純天然的紅珊瑚佛珠,開始搜集各種佛像,開始關心高僧們的八卦,這表示你的出離並不徹底。你只是從一個籠子鑽到另一籠子而已。

真正擁有出離心的標準,你可隨時拋棄任何你熟悉的東西,你可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。不會猶豫,不會不捨。若你可做到這點,那麼你可說你的出離心很完美。

具有出離心的人可接受任何改變,他不會因任何事情而憤怒。記住:我說的是任何事情,不光是那些很世俗的事情,也包括那些你認為很神聖的事情,例如:拜佛的動作。

我們常因改變而生氣,因改變通常是對已習慣的東西的冒犯。

若你還會被某件事情激怒,那說明你在那件事情上尚未出離。

這些事可能是對你來說,比較重要的事情,你可能不會因那些小事而動怒,但一旦涉及你所認為的大事,你就可了解你是否具出離心!

若你是一個愛車族,在早上發現你的車被劃了,你是否可無動於衷?若別人打碎你家的窗戶,你可能會無所謂,因那對你來說並不特別重要,但若打碎的是你的面子,可能就有所不同了。

你最重要的東西,就是你最需要出離的對象。但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離和最難出離的東西,但還是要出離。

有時,細節可看出你的出離是否徹底,例如:你是否因有人不喜歡你所喜歡的貓咪而不快,你是否因某人習慣於亂放牙刷而煩惱。有很多這樣的事可用來判斷你的出離心。

若你徹底的出離,你就不應有任何煩惱,因你拋棄了應有的執著。這裡要注意的是:你該拋棄的是對一切的執著,而不是拋棄一切!



第二篇


擁有出離心,並不表示你要離家出走,或者把財產全部捐出去。

出離並不表示,你一定要過密勒日巴那樣的生活。

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出離同時也意味著,如果要你去過密勒日巴的生活,你也不會推脫拒絕。

以前有一位成就者,有一天一位客人前來拜訪,不過那位客人顯然對成就者,所住的房子有些驚訝,他認為他住的房子過於豪華。

那位客人,並沒有打算把自己的疑惑藏在心裡,他直接告訴了那位成就者他的疑惑,他說:我聽說您是一位捨棄今生者,但看著你屋子裡的那些東西,我覺得您似乎並不太符合捨棄今生的標準。

那位成就者微微一笑:捨棄一切並不意味著,你我要像密勒日巴那樣生活,雖然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,但我早已沒有了對這些東西的執著,我隨時可以走出去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出離心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可怕,你無需擔心它會剝奪你的財產,或者會剔光你的頭,讓你和家人生離死別。

你不必擔心失去任何東西,你需要放棄的,僅僅是執著!


放棄這些對你沒有任何壞處,他這會使你更自由。但是放棄這些,並不像我說的那麼容易,它可能需要一些時間,一些技巧,和一個懂得如何讓你放棄這些的老師。

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

佛子行三十七頌

[關於]佛子行三十七頌-----一個菩薩應有的行為總結


在藏密白教噶舉傳承中,行者在實修最高法要---大手印之前,傳統上必須先修持〔四不共加行〕;有些噶舉傳承的成就上師認為,〔空性禪修〕可取代〔四不共加行〕;而在實修〔空性禪修〕之前,最好先念誦〔佛子行三十七頌〕一千遍。

這三十七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並掌握,一個自利利他的菩薩應有的行為準則,能以慈心和悲心對待眾生,生起珍貴的菩提心---證悟的心態;並提醒我們,將佛子行隨時隨地運用在實際生活上。



<南無觀世音菩薩>


雖見諸法無來去,唯一勤行利眾生,
上師觀自在尊前,恆以三門恭敬禮。

正等覺佛利樂源,從修正法而出生,
修法復依明行要,故當宣說佛子行。

1.此生幸得暇滿船,自他須渡生死海,
  故於晝夜不空過,聞思修是佛子行。

2.貪愛親方如水動,瞋憎怨方似火燃,
  癡昧取捨猶黑暗,離家鄉是佛子行。

3.遠惡境故惑漸減,離散亂故善自增,
  心澄於法起定見,依靜處是佛子行。

4.常伴親友還離別,勤聚財物終棄捐,
  識客且遺身舍去,捨現世心佛子行。

5.伴彼若使三毒長,並壞聞思修作業,
  能轉慈悲令喪失,遠惡友是佛子行。

6.依彼若令惡漸盡,功德猶如初夜增,
  則較自身尤愛重,依善知識佛子行。

7.自身仍陷生死獄,世間神等能救誰,
  故於依止不虛者,皈依三寶佛子行。

8.諸極難忍惡趣苦,能仁說為趣業果,
  故雖遭遇命難緣,終不造罪佛子行。

9.三有樂如草頭露,是須臾頃壞滅法,
  故於無轉解脫道,起希求是佛子行。

10.無始時來憫我者,母等若苦我何樂?
   為度無邊有情故,發菩提心佛子行。

11.諸苦由貪自樂起,佛從利他心所生,
   故於自樂他諸苦,修正換是佛子行。

12.彼縱因貪親盜取,或令他奪一切財,
   猶將身財三時善,迴向於彼佛子行。

13.吾身雖無少過咎,他人竟來斷吾頭,
   於彼還生難忍悲,代受罪是佛子行。

14.縱人百般中傷我,醜聞謠傳遍三千,
   吾猶深懷悲憫心,讚他德是佛子行。

15.縱人於眾集會中,攻吾隱私出惡言,
   於彼還生益友想,倍恭敬是佛子行。

16.我以如子愛護人,彼若視我如寇仇,
   猶如母對重病兒,倍悲憫是佛子行。

17.同等或諸寒微士,雖懷傲慢屢欺凌,
   吾亦敬彼如上師,恆頂戴是佛子行。

18.雖乏資財為人賤,復遭重病及魔侵,
   眾生罪苦仍取受,無怯弱是佛子行。

19.雖富盛名眾人敬,財富量齊多聞多,
   猶觀榮華無實義,離驕慢是佛子行。

20.倘若未伏內瞋敵,外敵雖伏旋增盛,
   故應速興慈悲軍,降伏自心佛子行。

21.五欲品質如鹽滷,任幾受用渴轉增,
   於諸能生貪著物,頓時捨是佛子行。

22.諸所顯現唯自心,心體本離戲論邊,
   知已當於二取相,不著意是佛子行。

23.設若會遇悅意境,應觀猶如夏時虹,
   雖現美麗然無實,離貪著是佛子行。

24.諸苦猶如夢子死,妄執實有起憂惱,
   故於違緣會遇時,觀為虛妄佛子行。

25.求覺尚需捨自身,何況一切身外物,
   故於身財盡捨卻,不望報是佛子行。

26.無戒自利尚不成,欲成他利豈可能?
   故於三有不希求,勤護戒是佛子行。

27.欲享福善諸佛子,應觀怨家如寶藏,
   於諸眾生捨怨心,修安忍是佛子行。

28.唯求自利二乘人,猶見勤如救頭燃,
   為利眾生啟德源,發精進是佛子行。

29.甚深禪定生慧觀,能盡除滅諸煩惱,
   知已應離四無色,修靜慮是佛子行。

30.無慧善導前五度,正等覺佛不能成,
   故具方便離三輪,修智慧是佛子行。

31.若不細察己過失,道貌岸然行非法,
   故當相續恆觀察,斷己過去佛子行。

32.因惑說他佛子過,徒然減損自功德,
   故於大乘諸行者,不道彼過佛子行。

33.貪圖利敬互爭執,聞思修業將退修,
   故於親友施主家,離貪著是佛子行。

34.粗言惡語惱人心,復傷佛子諸行儀,
   故於他人所不悅,絕惡言是佛子行。

35.煩惱患習則難治,勇士明持念正器,
   貪等煩惱初生時,即摧壞是佛子行。

36.隨於何時行何事,應觀自心何相狀,
   恆繫正念與正知,修利他是佛子行。

37.勤修諸行所生善,為除無邊眾生苦,
   咸以三輪清淨慧,迴向菩提佛子行。

我依經續諸論典,及眾聖賢所說義,
為欲修學佛道者,撰佛子行卅七頌。

才淺學疏文不精,碩學閱之難生喜,
然依經教聖者故,佛子行頌應無誤。

然佛子行諸巨浪,愚鈍如我難盡測,
故祈智者慈寬恕,違理無關諸過失。

吾以此善願眾生,皆發真俗菩提心,
不住有寂得自在,咸成怙主觀世音。


  尊貴的戊初多美,通曉經典及因明學。他為了利益自己及一切有情,在銀水珍寶窟,作此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。
中譯文原譯者為嚴定法師,後經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注疏,略為刪改。



*誦唸前,請~端身正坐,放下世間及其它戲論諸緣,靜心。
 祈願諸位 菩薩的發心,功德無量。
 一人一本,各自用功,功德無量。


*若是有需持誦本,可來函告知,姓名、寄送住址、份數, 後學當以頌本(內含念誦記數圈),加贈簡約風布套,寄送到諸位 菩薩的府上。
請來函至以下:
Email:dt.sanji@gmail.com
             

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〖噶瑪巴語錄〗二


1。 生存在這個包羅萬象的世界中,當我們每個人從自己的窗口向外看的時候,會看到各種不同的景象和畫面,我們應該懂得如何順著這些景象而修持。當你看到無常,就觀修無常;當你看到幻象,就觀想一切如夢幻泡影;當你看到世俗的善惡景象時,就思惟善惡的取捨、正確地斷惡行善。

2。 在佛經中提到,對三寶有貢獻的人將有很大的福德,所以我們也要隨喜他們。雖然今生自己沒有那麼多的資糧金錢,但是那些大功德主他們所貢獻、所發心的一切,就像是代表著自已、就像是代替著自己貢獻三寶一樣,我們這樣來隨喜是很重要的。不要將他人的供養看得很負面、凡俗,這樣容易生起煩惱,我們應多隨喜、多歡喜,這很重要。

3。 上師如佛,如經典中所形容的〖佛為人中尊〗,在人當中是最好的、最殊勝的。因此,我們要知道上師也是人,而且是殊勝的人,我們應該如此地思惟。透過認知上師是具備好人的特質,進而瞭解圓滿的佛所具備的因,即是一個完人。

4。 很多人的一生,只是在模仿他人、過著他人的日子,從未想過自身的價值與責任。

5。 我們決定了善的一方,就要用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門,如同僕人一般地去侍奉他。一個堅定目標的人,即是勇者;勇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而是由你的決心所帶來的。

6。 人生最大的痛苦,就是我們的心太混亂了,無法平靜下來,因此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卻總是得不到。我們以為快樂就是買一台新車、買一間富麗堂皇的豪宅,或者找到一個伴侶,結婚過日子。但是你會看到,有些人這些全都得到了,但也沒有真正快樂過。

7。 很多時候,我們都看不見自己的過患,還以為自己是修行人,其實你可能只是外表相似而已:我現在做的有意義嗎?對的就保持並增長,不對的就立刻改進。

8。 我們要為一切如母有情而修行,無論我們個人生活或利眾時遇到任何苦難,都要接受面對。不然有些法師在寺院內廣聞經論很有學問,或終生住在山洞裡禪修而實修不薄,但真正利眾遇到任何苦難時,卻面對不了又有何用呢?所以,我們要以自己所具足的經驗與功德來面對煩惱,且精勤利眾是很重要的。

9。 眾生有多少,業及煩惱、痛苦就有多少,我的祈願也就有多少。
10。經典說,佛陀以他的禪定力到一個貪欲聚集的市集,所有人的煩惱都會止息,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。我們可做的是,一早起來,就對世界投射一個心念,希望每個人都不生煩惱。有人喜歡打扮,如為了引別人的貪欲而打扮,那就不好,應以慈悲和善為莊嚴而打扮,我們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。

11。成佛,就是對生命、對萬法實相最大的瞭解,是〖心〗最大的開啟。有心的眾生有兩種,一種是佛陀,一種是眾生。佛陀的心是本智,眾生的心是心識,本智是本來實相的智慧,眾生的心識只能瞭解暫時的現象,佛不會為苦所染著、所傾動,因為他了知萬法的實相。

12。暫言要不斷地回憶跟覆誦,遇到障礙和逆緣時,正念才有可能出現。正念就是不忘失誓言,平時養成反省的習慣,遇到考驗時,自然的反應就會是善的。

13。〖修行〗是屬於內心的東西,不需要露出來,或表現在外面。那種太固執或表現在外的態度,就會影響很多人,而感到困擾、悶悶不樂。所以我們修行時,必須在心靈多下一點功夫,而外在上,則是不太需要那麼努力去表現。

14。譬如在工作的時候,你會觀察[我的動機是什麼?]、[我為什麼要這麼做?],你可以慢慢地改變自己,或者調整自己的心情,或者與人相處時,你會試著、懂得佛法的應用,你會隨時觀看自己的心、調整自己的心態,這是很重要的功課,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這個才稱之為〖佛法〗。

15。大小乘的分別,是取決於心量的大小。只想[自利],就是凡夫與小乘;生起利他的願行菩提心,就是大乘。

16。我們平時的善惡取捨,幾乎都只考慮自己的苦樂,總之自私自利,覺得對自己好不好才要緊,而對他人漠不關心。這樣,我們善惡取捨的範圍,實在很狹隘、很自私、很我執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把這善惡取捨的範圍,盡量放大,不僅是自己,其他人類、其他生命,甚至整個地球,都應該考慮進去,這點非常重要。

17。佛就是好老師、是具備德行的善知識;法是善道正法;僧寶就是我們道上的伴侶,在佛道上陪伴幫助我們的行者。皈依三寶就是要依靠好的老師、好的正法和好的助伴,且一生當中我都要這樣依止、皈依他們。

18。輪迴中的一切現象和涅槃中的一切現象都不是實存的,只是我們的幻覺而已。這是佛陀最根本的教授,特別是在他二轉法輪時。佛陀二轉法輪的精髓便是空性。

   空性並不意味著只是什麼東西消失或沒有了,而是你通常無法覺察到的實相。


------<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上師相應法>開示--

〖噶瑪巴語錄〗一



1。 〖噶瑪巴千諾〗的涵義即是指:噶瑪巴!您知道我的心,您瞭解我心中的痛苦與哀傷;請您憐憫我、慈悲我!請您疪佑我、救助我,請您不要捨棄我!〖噶瑪巴〗即指〖行佛陀事業者〗,即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事業化現。

2。 一切修持的重點並不是在於物質,而是完全在於心量及動機。有時我們會想做廣大的供養,但卻沒有豐富的資源,僅能做些微小的供養,也因此讓自己感到失落,甚至失去勇氣和信心;其實真正的供養,並不是在於外在的物質有多豐盛,而是在於自己的心量有多廣大。

3。 〖供養〗的真正目的,是為了修持自心,擴大自己分享的心,讓自己充滿勇氣並成為一切眾生的依靠者與守護者。

4。 我打從心裡向大家說,如果只為今生利益而沒有任何善的意念,那所做的一切也是浪費心力罷了。

5。 遙呼上師的目的,主要是希望能夠促使自己的心與上師相應,使自心得到加持。為了能獲得上師加持,獲得上師的慈悲眷顧,行者就要對上師生起無造作的虔敬;而為了能生起無造作的虔敬之心,行者就要不斷地去做祈請,並憶念、思惟上師的功德。這樣的話,就容易生起覺受,並對上師生起無上的信心。

6。 若是不具備慈心、悲心與菩提心,也就沒有佛法的根本。

7。 每個人都有能力影響世界,丕好的行為也會傷害這個世界,這即是以人為本的因果業報的思惟。如同科學家提出的〖蝴蝶效應〗,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,都可能在遙遠的北美形成一個颶風。世界息息相關,我們自身的一個行動,都會影響到家庭、社會,進而影響整個世界。

8。 一個修行人要做的,就是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,證得遠離這些痛苦的解脫。因此,與其害怕死亡,不如坦然面對這自然本有的情況,這樣會更有意義。知道如何死亡,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。


           我祝福每一位



-------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為創古仁波切<<超越生死>>所寫之序文

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

〖酵素篇〗發現酵素之路



1752年,法國生理學家雷歐瑪發現塞在金屬管中的肉溶解了

,但他不知道原因為何。​


1785年,意大利的拉札洛·斯帕朗宋尼將肉片放入有洞的空金

屬筒中餵食老鷹,不久後取出金屬筒,發現裡面的肉溶解了

。​


但是他並不知道為什麼肉會溶解,因此持續數十年進行實驗

。後來發現具有溶解肉的作用的物質,並將其命名為胃蛋白

酶。他就是蛋白質分解酶的最初發現者。​


1833年,法國的培安和培洛里將磨碎麥芽的液體作用於澱粉

,結果發現澱粉被分解,於是將這個分解澱粉的物質命名為

Diastase,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澱粉酶。後來,Diastase在法

國成為用來表示所有酵素的名稱。​


1836年,德國盧萬大學教授休汪在進行胃液實驗中,發現胃

液中存在著具有溶解肉的作用的物質,這個物質一旦遇熱就

會失去作用,只有在強酸狀態下才會發揮作用。​


這個在胃液中能夠溶解肉的物質,將其命名為胃蛋白酶,後

來又陸續發現很多酵素。只要少量的酵素就能夠對大量的物

質產生作用,其反應是在水中會活化,在接近中性的PH值、

攝氏37度左右時,反應最為活化(胃蛋白酶例外,在強酸下產

生作用)。​



「酵素」這個名稱的使用,始於19世紀後半,英文是enzyme

。在希臘文中,enzyme的意思是「在酵母中的東西」,這是

1872年由居尼所提出的。​


酵母中會有製酒時用來發酵的微生物,也就是酵素。​


就算使用輾碎的酵母代替活酵母,仍然能夠讓酒精發酵,這

是布夫納兄弟最早發現的,但是卻不知道酵素是由什麼東西

構成的。​


1926年,美國生物化學家索姆納(J.B.Sumner,1887-1955)

成功的從刀豆中萃取出脲酶結晶。事實上,這個結晶是蛋白

質。索姆納萃取出蛋白質分解酶胃蛋白酶,以及胰液的蛋白

質分解酶胰蛋白酶,還有蛋白質結晶胰凝乳蛋白酶。​


酵素的實體是蛋白質,一九四六年,索姆納和美國生物化學

家諾思羅普(J.H.Northrop,1891-1987)因此而獲得諾貝爾

化學獎。分享同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另一位得主是美國生物化

學家、病毒學家斯坦利.M.Stanley,1904-1971)。​


此外,蛋白質的分子是由一連串的氨基酸形成的巨大分子,

分子量從一萬到數百萬,氨基酸的數目則從一百個到數万個

連結而成。​


蛋白質是酵素的實體,但卻不是本質,只不過是酵素的骨骼

而已。​


「酵素是蛋白質」的錯誤想法,使得酵素營養學的研究遲遲

未有進展。​


索姆納認為「酵素是蛋白質」因而獲得諾貝爾獎,結果卻產

生了「攝取蛋白質就可以攝取酵素」的誤解。

以此為基礎,其後的六大營養素中就沒有包括酵素在內了。


http://goo.gl/MF6iNy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