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

佛子行三十七頌

[關於]佛子行三十七頌-----一個菩薩應有的行為總結


在藏密白教噶舉傳承中,行者在實修最高法要---大手印之前,傳統上必須先修持〔四不共加行〕;有些噶舉傳承的成就上師認為,〔空性禪修〕可取代〔四不共加行〕;而在實修〔空性禪修〕之前,最好先念誦〔佛子行三十七頌〕一千遍。

這三十七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並掌握,一個自利利他的菩薩應有的行為準則,能以慈心和悲心對待眾生,生起珍貴的菩提心---證悟的心態;並提醒我們,將佛子行隨時隨地運用在實際生活上。



<南無觀世音菩薩>


雖見諸法無來去,唯一勤行利眾生,
上師觀自在尊前,恆以三門恭敬禮。

正等覺佛利樂源,從修正法而出生,
修法復依明行要,故當宣說佛子行。

1.此生幸得暇滿船,自他須渡生死海,
  故於晝夜不空過,聞思修是佛子行。

2.貪愛親方如水動,瞋憎怨方似火燃,
  癡昧取捨猶黑暗,離家鄉是佛子行。

3.遠惡境故惑漸減,離散亂故善自增,
  心澄於法起定見,依靜處是佛子行。

4.常伴親友還離別,勤聚財物終棄捐,
  識客且遺身舍去,捨現世心佛子行。

5.伴彼若使三毒長,並壞聞思修作業,
  能轉慈悲令喪失,遠惡友是佛子行。

6.依彼若令惡漸盡,功德猶如初夜增,
  則較自身尤愛重,依善知識佛子行。

7.自身仍陷生死獄,世間神等能救誰,
  故於依止不虛者,皈依三寶佛子行。

8.諸極難忍惡趣苦,能仁說為趣業果,
  故雖遭遇命難緣,終不造罪佛子行。

9.三有樂如草頭露,是須臾頃壞滅法,
  故於無轉解脫道,起希求是佛子行。

10.無始時來憫我者,母等若苦我何樂?
   為度無邊有情故,發菩提心佛子行。

11.諸苦由貪自樂起,佛從利他心所生,
   故於自樂他諸苦,修正換是佛子行。

12.彼縱因貪親盜取,或令他奪一切財,
   猶將身財三時善,迴向於彼佛子行。

13.吾身雖無少過咎,他人竟來斷吾頭,
   於彼還生難忍悲,代受罪是佛子行。

14.縱人百般中傷我,醜聞謠傳遍三千,
   吾猶深懷悲憫心,讚他德是佛子行。

15.縱人於眾集會中,攻吾隱私出惡言,
   於彼還生益友想,倍恭敬是佛子行。

16.我以如子愛護人,彼若視我如寇仇,
   猶如母對重病兒,倍悲憫是佛子行。

17.同等或諸寒微士,雖懷傲慢屢欺凌,
   吾亦敬彼如上師,恆頂戴是佛子行。

18.雖乏資財為人賤,復遭重病及魔侵,
   眾生罪苦仍取受,無怯弱是佛子行。

19.雖富盛名眾人敬,財富量齊多聞多,
   猶觀榮華無實義,離驕慢是佛子行。

20.倘若未伏內瞋敵,外敵雖伏旋增盛,
   故應速興慈悲軍,降伏自心佛子行。

21.五欲品質如鹽滷,任幾受用渴轉增,
   於諸能生貪著物,頓時捨是佛子行。

22.諸所顯現唯自心,心體本離戲論邊,
   知已當於二取相,不著意是佛子行。

23.設若會遇悅意境,應觀猶如夏時虹,
   雖現美麗然無實,離貪著是佛子行。

24.諸苦猶如夢子死,妄執實有起憂惱,
   故於違緣會遇時,觀為虛妄佛子行。

25.求覺尚需捨自身,何況一切身外物,
   故於身財盡捨卻,不望報是佛子行。

26.無戒自利尚不成,欲成他利豈可能?
   故於三有不希求,勤護戒是佛子行。

27.欲享福善諸佛子,應觀怨家如寶藏,
   於諸眾生捨怨心,修安忍是佛子行。

28.唯求自利二乘人,猶見勤如救頭燃,
   為利眾生啟德源,發精進是佛子行。

29.甚深禪定生慧觀,能盡除滅諸煩惱,
   知已應離四無色,修靜慮是佛子行。

30.無慧善導前五度,正等覺佛不能成,
   故具方便離三輪,修智慧是佛子行。

31.若不細察己過失,道貌岸然行非法,
   故當相續恆觀察,斷己過去佛子行。

32.因惑說他佛子過,徒然減損自功德,
   故於大乘諸行者,不道彼過佛子行。

33.貪圖利敬互爭執,聞思修業將退修,
   故於親友施主家,離貪著是佛子行。

34.粗言惡語惱人心,復傷佛子諸行儀,
   故於他人所不悅,絕惡言是佛子行。

35.煩惱患習則難治,勇士明持念正器,
   貪等煩惱初生時,即摧壞是佛子行。

36.隨於何時行何事,應觀自心何相狀,
   恆繫正念與正知,修利他是佛子行。

37.勤修諸行所生善,為除無邊眾生苦,
   咸以三輪清淨慧,迴向菩提佛子行。

我依經續諸論典,及眾聖賢所說義,
為欲修學佛道者,撰佛子行卅七頌。

才淺學疏文不精,碩學閱之難生喜,
然依經教聖者故,佛子行頌應無誤。

然佛子行諸巨浪,愚鈍如我難盡測,
故祈智者慈寬恕,違理無關諸過失。

吾以此善願眾生,皆發真俗菩提心,
不住有寂得自在,咸成怙主觀世音。


  尊貴的戊初多美,通曉經典及因明學。他為了利益自己及一切有情,在銀水珍寶窟,作此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。
中譯文原譯者為嚴定法師,後經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注疏,略為刪改。



*誦唸前,請~端身正坐,放下世間及其它戲論諸緣,靜心。
 祈願諸位 菩薩的發心,功德無量。
 一人一本,各自用功,功德無量。


*若是有需持誦本,可來函告知,姓名、寄送住址、份數, 後學當以頌本(內含念誦記數圈),加贈簡約風布套,寄送到諸位 菩薩的府上。
請來函至以下:
Email:dt.sanji@gmail.com
      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